双槐岁钞 明 黄瑜
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950484-32891.html 沉思曲
http://qscs.5d6d.com/thread-2226-1-2.html
双槐岁钞 [明]黄瑜 撰 王岚 校点
绿叶注:此文扫录于上海古籍出版社《明代笔记小说大观》2005年4月第1版。
校录文以微软系统字库为基础,无法显示字则以拼字■〈XX〉表示。此文无缺字,或许有极个别误字存在。见谅!
钱氏藏书论坛独家发表。如转载请保留论坛地址:http://qscs.5d6d.com
校点说明
《双槐岁钞》十卷,明黄瑜撰。
黄瑜,字廷美,香山(今广东)人。生平不详。景泰七年丙子(1456)举人,应诏疏上“六事”,触权贵,将得罪,幸赖吏部尚书王翱、户部侍郎薛远救之。成化五年己丑,授长乐知县,故世称“长乐公”。黄瑜在任时,兴学、安良、化盗、抗暴,颇有惠政。未几,以劲直忤当道,弃官归老。徙居会城番山(今广东番禺)下,手植二槐,构亭,吟啸其间,自称“双槐老人”。瑜以诚为学之本,以“不欺心、不欺人、合内外而一之”为诚。老而好《朱子语类》及唐音杜诗。卒年七十三。著有《双槐文集》(已佚)、《双槐诗集》、《双槐岁钞》。
《双槐岁钞》,因黄瑜归老后所建“双槐亭”名之,所记洪武迄成化中事,凡二百二十条。“圣神功德”、“人文典礼”、“天地祥眚”、“经史异同”、“懿行美政”、“异端奇术”,无所不包。其中描述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与汉族的交往、关系,如“西域历书”、“蒙古瓦剌”、“朵颜三卫”等,都颇有价值。可贵的是作者并不限于叙事,在“金尚书际遇”、“己巳御虏诸将”、“卜马益”数条中,作者皆讥其失,体现了“崇大本、急大务、期大化、决大疑、昭大节、正大经”的著书目的。故此书在明人野史中颇得体要,于正史多所裨补。然亦多与他书相类,且神怪报应之说,往往滥载,是以读者当留意焉。
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当属一些可与今已残缺之书互补互校的篇章。尤其如卷八的“尹氏八士”、“祭公芮伯”,出自 《逸周书》,而现存《逸周书》中此二篇颇多阙处。若以《双槐岁钞》中此二条参补,几可全矣。
本次整理,以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陆延枝刻本为底本(此本为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所录),以清道光十一年(1831)南海伍氏粤雅堂文字欢娱室刊《岭南遗书》本对校。据《双槐岁钞》伍元薇跋,知此本乃据康熙甲子刻本重刻。另一参校本为清顺治四年(1647)两浙督学周南李际期宛委山堂刊《说郛》本(此书仅节选《双槐岁钞》一卷),并参考多种相关著述、类书,斟酌比较,择善而从。不出校记。
目录
双槐岁钞叙 (刘节)
双槐岁钞序 (黄衷)
双槐岁钞序 (黄瑜)
修省直言
第一卷
圣瑞火德 讲经兴感 御制逸诗 醉学士 诗歌 春王正月辩
宋元通鉴 何左丞赏罚 风林壬课 嘉瓜祥异 文华堂肄业
尊孔卫盂 贵妃礼制 礼仪尚左 禁水火葬 宋复元仇 朝云集句
第二卷
国初三都 中都阅武 朝会纪事 西域历书 国子试魁 圣旨立坊
两魁天下 海定波宁 丁丑再试 刘学士 邑俊升郡学 孝义家
臣节忠谨 咏初月 姓名相同 纲常为治 御宝文移
第三卷
三丰遁老 圣孝瑞应 刘伯川善观人 胡贞女 史孝子 冷协律
姚少师 长陵八骏 柳庄相术 金尚书际遇 甲申 庶吉士
洪恩灵济宫 营建祥异 观灯应制 驾驭文武 临莅本贯 周宪使
龙马 玉箫宫词 首甲朱书 古注疏 过揲九六 解氏兄弟 观物吟
第四卷
圣子神孙 诗歌纯粹 文渊阁铭 太孙侍从 孝子擢大学士 陈情愿仕
端本策 卢师二青龙 台官占后星 都堂先兆 秦新名讳 宋元伦理
经书对句 衔甲吐卷 典史大魁 断鬼石 历事六科 外任改京秩
曹月川学行 猗兰操 谪官尽职 赐降虏姓名 恩宥军伍 陈御史断狱
第五卷
阅武将台 内府教书 蒙古瓦刺 朵颜三卫 倭国逸书百篇 朝觐旌励
石主事救师 胥掾官至尚书 士夫孝行 场屋知人 京军边军 马政
周凤钱晔 戊辰登科录 贾斌进忠义集 蛊吐活鱼 冤魂人梦
己巳御虏诸将 因灾却瑞 雨滴谣 太学生进谏 易储诏 京闱二科举首
第六卷
北京十景 太玄洞极潜虚 夏二子 曹教谕诗评 祷神弭寇 先圣大王
草庐原理 皇极观物 性敏善断 龚指挥气节 井妖致殒 旌忠祠
王忠肃公 薛尚书论礼乐 张都督不欺 马杨二义士 非非国语
第七卷
金钱银豆 黄寇始末 王清罹难 太宰上寿 南苑射猎 布衣进心学图
寿星塘 莲峰卿云 登科梦兆 汤阴精忠庙 岳武穆遗诗 理宗本生系
庄周乱名实 薛文清公德学 廊邸官僚 彭蠡缆精 绝句近唐 古廉叙织锦图
第八卷
名公诗谶 仝寅王泰卜筮 唐试进士排律 赐进士诗 夜见前身 河套墩台
车战器械 西番遏狄 四代通礼 始终清操 棠花表节 贞燕烈鸳 木工食一品俸
三十六宫 缘木求鱼 尹氏八士 祭公芮伯 襄邸朝礼 玉堂赏花 马恭襄殊锡
万棋禄命 鹊桥仙 草马骨羊 妖僧扇乱 狱囚冤报 椓人妻
第九卷
南京科道 庄定山 追复位号 林玠降箕 伏阙泣谏 咏竹言志 建州女直
彭陆论韵 龙洲魁谶 妻救夫刑 山阜变占 瑞梦堂 文武换易官秩
会试论表 援例人监 龙与蜘蛛斗 京官折俸 援溺得子 六臣忠谠
简除保举 荆襄兵兆 卜马益 才力不及 名画古器 东海二仙
虎臣进谏 道具体用 奖贤文
第十卷
孝穆诞圣 进御当夕 御制静中吟 午朝奏事 谪仙亭 汤李自相标榜 刘绵花
牛生麟 筹边翊治策 刘王疑冢 天地神化 名字称呼 给由赈济 沈阳鸡异
木兰复见 长幼礼严 圣贤后裔 裴周二大魁 何孝子 进士教职长史 哈密
鸢鱼辩 一月千江 子陵太白 丘文庄公言行 保举神童 修省直言
双槐岁钞后序
重刻双槐岁钞识
双槐岁钞叙
宋左禹锡裒诸家杂说为《百川学海》,元陶九成纂经史百氏为《说郛》,类书纪载,庶其备矣。今予观于黄公《双槐岁钞》,甚有所得,而叹古人多遗论也。夫长乐黄公,南海人也,蕴道立德,博学宏词,抱志负才,思奋庸于时,以大厥施。起乡荐,养太学,顾乃弗录南宫,仅典一邑以老。平生操觚著述,凡所闻见,朝披夕撰,日积月累,始景帝嗣位七载,逮孝皇御极八驥,《岁钞》乃成。圣神功德书焉,人文典礼书焉,天地祥眚书焉,经史异同书焉,懿行美政书焉,异端奇术书焉。考诸既往,验诸将来,大有关系,殊非裂道德、乖伦彝、拂经背正、费岁月于铅椠者比也。故今考之,为卷十,为目二百二十。约可博,小可括大,简可胜繁,无蹈袭,无补缀,无剽窃,可信可法,可观可兴,可以训诫劝惩,罔不具焉。评者以为应仲远之《风俗通》,蔡中郎之《动学篇》不是过也。乃若博古物如张华,核奇字如扬雄,索异事如赞皇公,知天穷数如淳风、一行,可兼其长。亦何必订古语为钤契,究谚谈为稗官,搜神怪为鬼董狐。资谑浪调笑为轩渠子,以称雄于技苑谈圃为也。孔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此万世作者法程也。兹长乐公,殚智竭劳毕四十年,遵孔氏之遗教,辑儒者之完书,示今传后,不亦贤于人远矣哉!我朝宣、正以至弘、德,馆阁台省,宗工学士,各纪闻见,著为录、记、谈、说,自成一家。迩年尚述大夫,萃而传之,名日《今献汇言》。博物洽闻,殆与黄公斯钞互相羽翼,左、陶二子,恶足专美前世哉!小子无似,幸不弃于 泰泉詹学,巨篇示轨,受迪多矣。敢拾俚语,置诸末简,询刍荛之一得,采葑菲而不违,窃属望于博雅君子。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秋八月望,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资治尹、刑部右侍郎致仕,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总督漕运、巡抚山东、南畿,大庾刘节书。
双槐岁钞序
夫著道莫最乎纂述,厥用维五,而疵亦称是焉。盖叙古者用乎择者也,赞今者用乎确者也,品才者用乎公者也,考业者用乎会者也,谛文者用乎理者也。是故美具于择,恶滥以蔽美也;鉴永于确,恶诬以废鉴也;贤重于公,恶暗以妨贤也;功即于会;恶紊以隐功也;作贯于理,恶谬以颣作也。斯纂述之恒局云。予观长乐令黄公《双槐岁钞》,未尝不心注其思,而深慨其遇矣。夫是之为书,言乎其古也,搜罗群籍,维典乃宪,譬则武库洞开,而神物焜耀,粹其择矣;言乎其今也,明良之际,开物成务,拥日月而蹑云汉,昭其确矣;言乎其才也,采莹弃瑕,而眚靡德掩,廓其公矣;言乎其业也,因事以表伐,而审势以裁变,标其会矣;言乎其文也,秾辞谣谶,捃摭罔漏,然卒规之于雅节,综其理矣。居诸中秘,鉴戒其备乎?推诸州里,道化其兴乎?施诸四方,文儒学士不有矜快于先睹者乎?昔应劭沿风俗而《通义》成,世南工赋咏而《书钞》富,温公志献纳而《稽古》详,东莱慕演撰而《事记》显。驰艺苑者,籍余沃焉。
玩是书之华,固足以比隆于诸子,要之精蕴,宜未可以纪载窥也。虽然,予故有深慨焉。公惟笃古之行,超萃其才,内弼亮而外宣风,盖优举焉。乃疏格于五事,骥淹于百里,四十年匡济之怀,附之铅椠以老,所谓“德泽不加于时,欲垂空言以诏后世”者,无亦异代而同遭欤?抑庆泽之源犹瓜瓞也?于语有之,“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粤洲封君,相世弗耀,而风操特重,官端先生蔚然悬深源之望于天下。双槐名亭,殆有俟 耶!王氏征之矣。书十卷,凡二百二十篇。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致仕,前巡抚云南、湖广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后学南海黄衷书。
双槐岁钞序
儒者之学,通古今,达事变,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
予质性疏鲁,虽颇嗜学,然于道望洋,殊未有得。乃日事操觚,每遇所见所闻暨所传闻,大而缥缃之所纪,小而萏荛之所谈,辄即抄录。岁自景泰丙子,以迄于今,四十年于兹,而编成焉。
凡圣神功德必书,崇大本也;人文典礼必书,急大务也;天地祥眚必书,期大化也;经史异同必书,决大疑也;懿行美政必书,昭大节也;异端奇术必书,正大经也。言今必稽诸古,言天必征诸人,言变必揆诸常,言事必归诸理,此予著述之志也。自顾学识谫陋,择焉而不精;词藻粗弱,语焉而不详;搜括疏漏,犹登山望远而近不知;毛举细琐,犹人室观近而远不察,徒为饰辕覆瓿之赘物焉尔,何足以尘艺圃而辱牙签也哉。昔者成式《杂俎》,志怪过于《齐谐》;宗仪《辍耕》,纪事奢于《白帖》,然而君子弗之取,何则?多闻不能以阙疑,多识不足以畜德故也。今予此书,得诸朝野舆言,必证以陈编确论;采诸郡乘文集,必质以广座端人。如其新且异也,可疑者阙之,可厌者削之。虽郁于性命之理,若不足为畜德之助,而语及古今事变,或于道庶几弗畔云。双槐,亭名,在广郡会城,予解组后栖息处也。时大明弘治乙卯仲春穀旦,七十迂叟前琴堂傲吏香山黄瑜廷美甫谨书。
修省直言
先大父长乐府君,蕴道立德,思奋庸于时。领荐后即挈家游宦,十有五年于外,乃返会城以老。故见闻甚富,然必参伍研核,岁增月润,始成是编,惟馆阁一二事,犹阙疑焉。比佐窃禄留院,堂之东一巨柜,扃鐍案牍,虽吴元年楮墨,完整如新,因据而补之,洪武中科第及永乐初吉士姓名是也。忆孩提时,府君抱哺,日置诸膝。先考过庭,时时问及名理神化,披阅《语类》诸书,且诵且谈。既莹所疑,则笑曰:“程朱语我矣,又奚疑焉?”其笃信如此。闻邸报时事,辄叹曰:“蛮夷猾夏,寇贼奸宄,虽帝世不能无也。然明良率作,修其本以胜之。今也机轴转移,竟何如哉,竟何如哉!”江湖之优,形诸钞中者深矣。及佐七八龄,教以数与方名。偶弄笔作河洛点画,见之,喜溢眉宇,遂遣就外傅。今恭阅是编,音容如在,感念罔极,为之愀然。因书《目录》后,以示子孙,尚宝藏之。嘉靖癸卯秋八月既望,奉直大夫、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修撰、嗣孙佐顿首百拜谨书。
双槐岁钞卷第一
圣瑞火德
太祖高皇帝功德福祚,超越遂古。贞应之符,有开必先,自尧、舜以来,未有若是之盛也。初,皇考仁祖淳皇帝居濠州之钟离东乡,皇妣淳皇后陈氏尝梦黄冠馈药一丸,烨烨有光,吞之,既觉,口尚异香,遂娠焉。及诞,有红光烛天,照映千里,观者异之,骇声如雷。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有八日丁丑日昳时也。河上取水澡浴,忽有红罗浮来,遂取衣之,故所居名红罗幛。邻有二郎神庙,其夜火光照耀,及天明,庙徒东北百余步,自是室中常有神光。每向晦将卧,忽煜爚若焚,家人虑失火,亟起视之,惟堂前供神之灯耳。帝王之生,必有圣瑞,章章如此。及讨元狄,旗帜、战帽、袄裙,皆用红色,盏以火德王,色尚赤故也。既葬仁祖、淳后之明年,为至正乙酉,淮楚间童谣曰:“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至即吴王位,元年丁未,即羊儿年也。明年戊申,建元洪武,六月壬寅,彰德路天宁寺塔忽变红色,自顶至踵,表里透彻,如煅铁初出于炉,上有光焰进发,自二更至五更乃止,癸卯、甲辰亦如之。先是河北有童谣云:“塔儿黑,北人作主南人客。塔儿红,朱衣人作主人公。”其应如此。未几,元主北遁,而天下一统矣。又仁祖先家泗州盱眙,有第一山,元人文若题诗其上曰:“汴水东流过旧京,恢图妙算入皇明。暂携诸将停归骑,来看中原第一城。”诗作于元,而“皇明”之句又与国号相符。然则圣皇之兴,所以开亿万年无疆之休者,夫岂偶然之故哉?
讲经兴感
丞相忠勤伯汪朝宗广洋,乙未岁以儒宿被召为令史,累除照磨、正军、都谏司都谏。事太祖于草昧之初,谏行言听。及有天下,召人中书,封伯爵,寻与胡惟庸并承爰立之命。其所著诗集名《凤池吟稿》,有《奉旨讲宾之初筵诗》,叙曰:“臣梁贞用古诗三百十一篇,辑成巨帙,进供睿览。元之秦先生、良卿周先生侍坐,上躬亲检阅,以《宾之初筵》一诗,命臣广洋直言讲解。顾念学问迂疏,曷足发扬古作者之微旨?据经引注,敬为演绎,上亦为之兴感,乃曰:‘卫武公,一诸侯也,九十衰耋,尚能令人作诗自儆,复令人朝夕讽咏,期于不忘。矧今以可为之年,当有为之日,何不激昂黾勉耶?’仍命臣广洋缮写数十本,颁赐文武大臣,俾揭于高堂,欲常接乎目、应乎心,以古贤侯为自期。视武公初意,尤昭著而浃洽矣。”观其所叙,盖在为都谏时也。圣祖当兴王之时,崇尚经学,非徒悦之于心,即欲见之于行,而又上下交相儆励如此,真可为万世劝讲之法也。粱贞者,浙江耆儒,后官至太子宾客、国子祭酒。秦元之,名从龙,元御史,寓镇江。周良卿,不知何许人。相传初渡江时,聘秦、周、丘三老,待以客礼,有谋则召之。惜丘逸其名。
御制逸诗
太祖高皇帝在军中,喜阅经史,操笔成文,雄浑如元化自然。尝谓侍臣曰:“我起草野,未尝师授,然读书成文,涣然理 顺,岂非天生邪!”见于《御制文集》者,可概见已。今得逸诗二首。
《赐都督杨文》云:“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悬秋水吕虔刀。马鸣甲胄乾坤肃,风动旌旗日月高。世上麒麟终有种,穴中蝼蚁更何逃。大标铜柱归来日,庭院春深庆百劳。”
《赐善世法师文彬凤阳行》云:“老禅此去正秋时,临淮水碧见苍眉。月明淮海镜清影,广寒处处影常随。水帘洞口溪云白,知是山人爱游客。淮海月高天气凉,西风凋叶村长陌。清霜将降雁鸣天,淮之南北尽平川。荆山神禹凿,役使多幽玄。禅心若欲与对越,切莫将心恋丹阙。野人本与红尘隔,且去溪边弄明月。”声律醇正,音响清越,真所谓昭回之光,下饰万物,虽工于唐者万不逮也。
醉学士诗歌
洪武八年秋八月甲午,上览川流之不息,陋尹程《秋水赋》言不契道,乃亲更为之。赋成,召禁林群臣观之,且曰:“卿等亦各撰赋以进。”宋濂率同列研精覃思,铺叙成章,诣东黄阁次第投献。上皆亲览焉,复置品评于其问。已而赐坐,敕太官进天厨奇珍,内臣行觞。觞已,上顾濂曰:“卿何不尽饮?”濂出,跽奏曰:“臣荷陛下圣慈,赐臣以醇酎,敢不如诏?第臣年衰迈,恐不胜杯杓,志不慑气,或愆于礼度,无以上承宠光尔。”上曰:“卿姑试之。”濂即席而饮。将彻,上复顾日:“卿更宜嚼一觞。”濂再起,固辞。上曰:“一觞岂解醉人乎?卒饮之。”濂举觞至口端,又复瑟缩者三。上笑曰:“男子何不慷慨为?”对曰:“天威咫尺间,不敢重有所渎。”勉强一吸至尽,上大悦。濂颜面变頳,顿觉精神遐漂,若行浮云中。上复笑曰:“卿宜自述一诗,朕亦为卿赋醉歌。”二奉御捧黄绫案进。上挥翰如飞,须臾成楚辞一章,曰:“西风飒飒兮金张,特会儒臣兮举觞。目苍柳兮袅娜,阅澄江兮水洋洋。为斯悦而再酌,弄清波兮永光。玉海盈而馨透,泛琼斝兮银浆。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跄跄。美秋景兮共乐,但有益于彼兮何伤。洪武八年八月七日午时书。”濂既醉,下笔欹倾,字不成行列。
甫缀五韵,上遽召濂至,命编修官朱右重书以遗濂,遂谕濂曰:“卿藏之以示子孙。非惟见朕宠爱卿,亦可见一时君臣道合,共乐太平之盛也。”濂五拜叩首以谢。上更敕侍臣应制赋《醉学士歌》者四人,考功监丞华克勤、给事中宋善、方徵、彭通。
闻而续赋者五人,秦府长史林温、太子正字桂彦良、翰林编修王琏、张唯、典籍孙箦。彭与孙皆吾广人也。
春王正月辩
国初新安赵东山先生汸著《春秋诗说》,述其师黄楚望泽《春王正月辩》曰:“春王正月,此不过周之时周之正月。而据文定,则春字是夫子特笔,故曰以夏时冠周月。又谓夫子有圣德,无其位,而改正朔,如此则正月是夫子所改。蔡九峰则谓周未尝改月,引《史记》冬十月为证,如此则时或夫子所移易。以此说夫子,岂不误哉!泽之愚见,只是依据三传及汉儒之说,定以夫子《春秋》,是奉王者正朔以建子为正,此是尊王第一义,决无改易。其答颜子行夏之时,乃是为万世通行之法,非遂以之作《春秋》也。凡王者正朔,所以统壹诸侯,用之纪年,用之朝会,若民事,自依夏时。后来,汉武、魏文帝始定用夏时,是行夫子之言也。合只就经文举所书月,以证改时改月。如庄公二十有三年夏,公如齐观社。此周之四月也,当夏 正建卯之月,则改时改月甚明,其证一也。僖公三年六月雨。
若用夏正,则六月乃建未之月。则春不得耕、夏不得种,若是建巳之月,得雨可以耕种,则于农事无妨,故此年不书旱、不书饥,明是周正,其证二也。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冬猎曰狩,此是子丑月,故书狩。主夏正者,谓非时而狩,所以为讥。
泽以为既不书公狩,又不书狩之地,乃虞人修常职,本不应书,所以书者,为获麟耳,决不可强以为贬,其证三也。盏周以建子之月为春,终是不正,故夫子思行夏之时也。”同时有程氏螭学者,著《春秋或问》,略曰:“周不改时,惟改子月为正岁。故《周官》曰正月之吉始和。正月者,月之始也。夏正,建寅之月也。吉,朔日也。始和者,气候初温和也。三阳为泰,和可知也。若建子之月,则天地闭藏,冰冻地坼,谓之始和,可乎?
正岁者,岁之始也,周以子月为岁首,夏正建子之月也。《凌人之职》:正岁十二月令斩冰。言正岁在十二月之前者,以十一月为岁首也。下文春治鉴、夏颁冰、秋刷,不言冬者,正岁即仲冬也,斩冰即季冬也。周不改时,于此可见。《杂记》: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七月而禘,献子为之也。孟子谓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至于日至之时皆熟,以此知日至之义,不可专以冬至夏至论也。郑氏《周官注疏》以正月为周正月,以正岁为夏正月,其说误矣。自《左传》一失以春王正月为周王正月,孔、郑再失以周正说《诗》传《书》,杜元凯三失撰为《长历》,以从《左传》之讹。自是以来,千有余年,诸儒议论胶固,未能致辩于此。迨伊川谓《春秋》假天时立义,胡文定传《春秋》;祖述其说,谓夏时冠周月。夏时则寅卯展为春月,周月则子为岁首,时自时,月自月,不相为谋。春王正月果如是乎?”予按,两说 亦各可通。文定以春为夏正建寅,而非建子可也。以月为周之月,则时与月异,朱子所谓月与时常差两月,《毂梁》直以春为岁之始,虽建子亦可为春,犹子时为日之始也。《逸周书》曰:“夏数得天,百王所同。我周改正易械,以垂三统至于敬授人时,巡狩烝享,犹自夏焉。”故《周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遂以蒐田;中夏教茇舍,遂以苗田;中秋教治兵,遂以狝田;中冬教大阅,遂以狩田。”按,中春,卯月也;中秋,酉月也。
周礼监于二代,故用夏时也。桓公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昭公十一年夏,大蒐于比蒲。以中冬为春而狩田,以中春为夏而蒐田,此周月也。以子月为正月,所谓正朔也。鲁史纪年,必以是为始,而蒐狩用周月,不从夏时,故夫子告颜渊曰:“行夏之时。”终觉周月以子为春之不正耳。在他经可以用夏时,而《春秋》纪事,必用周正。据师说三证,则周人改时改月,断可知矣。
宋元通鉴
四明陈桱尝事张士诚为编修,国初征为修撰,进直学士。
尝作《宋鉴纲目》二十四卷行于世,笔入其先世数事,曰:“户部尚书显者,尝论蔡京之奸,不复仕。显孙曰吏部尚书伸,上章辨伪学,谏韩侂胄北伐,遂致仕。伸子曰工部尚书德刚,请复济王官爵,端平中,左迁而卒。德刚子曰太学博士著,上书论贾似道奸邪,出判临安府。”桱即著之孙也。成化中,建阳知县张光启《续通鉴节要》,尽去桱之缪,而并元史入焉。惜其当详者略,当略者详,谬误尤多。如“圣宋非强楚,清淮异汨罗。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舟楫颠危甚,蛟鼋出没多。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此范仲淹赴桐庐郡至淮上遇风所 作也,而《宋鉴》以为唐介诗,且改“强”为“狂”,“尽室”为“今日”,“蛟鼋”为“鱼龙”,可谓谬误之甚者。《元鉴》亦然。徐世隆《哭文丞相》诗,乃以为王磐。又如宋世三元者凡四人,孙何、王曾、杨寘、冯京是已,顾又不载何、寘而以宋郊厕焉。
稽诸《文献通考》,郊登第之科,省元吴感,而谓乡举南省廷试皆第一,何耶?又如元泰定帝太子名阿速吉八,而以为王禅。
王禅,盖梁王也。若此之类最多,姑举其显著者耳。夫诗章姓名,浅近易纪,而犹谬误,则事涉暖昧者,当何如邪?此太祖、明宗之死,所以为千载不决之疑也。
何左丞赏罚
东莞谢用宾京录何左丞真遗事言:“至正十五年,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各称相公。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擐甲胄,往擒仲玉以归。成筑寨自守,乃使其弟迪、骁将黄从简、高彬等顿兵围之,久之未下。真第三子贵曰何三舍者,与从简皆勇而有谋,素相合。从简力请贵同往,密为表饵之术,成奴曰阿巢者、甘焉。时真下令募人能缚成者钞十千,于是奴遂伺间缚成以出。真见而释之,引置上坐,笑谓曰:‘公奈何养虎遗患?’成掩面惭谢曰:‘始以为猫,孰知其虎?’奴求赏,如数与之,使人具汤镬烹奴,且驾诸转轮车,人推之,又数人鸣鼓督奴,使号于众曰:‘四境毋如奴缚主,以罹此刑也!’又数人鸣钲督奴妻嘘火,奴一号,则群应之曰:‘四境有如奴缚主者视此!’于是人服其赏罚有章,以为光武待苍头子密,不能过也。真自是益有功,颇自矜,从简多所规益。李质据有岭西,真欲并之,以从简谏而止。后归降,封东莞伯。”余高祖讳从简,元末以保障功官至宜慰副使。家传缺略,得谢所录而后 知其详,因收入焉。予祖母关氏,南海山南人,虽出巨族,能服勤习俭。自洪武壬申称未亡人,足不出阈。尝谈先世行事,谓高祖保全李元帅,正谓此。永乐癸未仲冬,民舍大火,将及所居,他物不遑携,惟持谱牒拥蔽其面,吁天哀号,风反火回,得免煨烬。今家乘得存,祖母之功也。
风林壬课
风林先生朱学士允升升,徽之休宁人。博综群书,皆有旁注。至于数学卜筮,靡不精究。早从资中黄楚望泽游,偕同郡赵汸受经,余暇,遂得六壬之奥。偶访友人,见案上置四合,戏谓:“君能射覆乎?中则奉之。否则为他人饷也。”允升更索一合,书射语,亦合而置之,曰:“少俟则启。”适有借马者,友人令仆于后山牵驴应之。允升即令一时俱启。前四合皆鱼也,射语云:“一味鱼,两味鱼,其余两味皆是鱼。有人来借马,后山去牵驴。”宾主为之绝倒。徒居歙之石门,馆于临河程氏,教其子大。大为继母所苦楚,几于骊姬。一日告允升曰:“大不聊生矣。”遂自经。后允升梦大至其室,适报生子,允升因名之曰同,字大同,且课之曰:“此子后必遭妇人之祸。”寻于所居山前创盖草舍数十间,乡人怪之,指以为问,允升曰:“后或车驾临幸,休军旅于此尔。”丁酉秋,天兵下徽,高皇帝素知允升名,提兵过之,果令军士休其下。允升既被召问,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上大悦,遂预帷幄密议,问所愿欲,曰:“请留宸翰,以光后圃书楼。”上亲为书“梅花初月楼”以赐之。临行,更问之,允升跽而泣曰:“臣子同后得全躯而死,臣在地下亦蒙恩不浅矣。”后吴元年,拜翰林国史院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诰词曰:“眷我同姓之老,实为 耆哲之英。”其见亲礼如此。洪武改元,告归省墓,时年逾七十,致仕归,卒年七十二。子同仕至礼部侍郎,善诗翰,大被宠遇,禁中画壁多其题咏,或令题诗赐宫人。忽御沟中有流尸,上疑之,将杀同,因念允升之请,令其自经。壬课精妙,一至于此。允升,前元甲申江浙行省乡试第二人,戊子赴都省试下第,授池州学正,壬辰任满还家。其事圣祖,以讲究大礼仪制取用云。
嘉瓜祥异
洪武五年夏六月,应天府句容县民张毂宾家园产瑞瓜,同蒂骈实,以献。高皇帝喜曰:“灵贶之臻也。”宴赉之御制《嘉瓜赞》,祝其世生公侯。人以谓张氏致此,必昌且大。居无何,邑人有与其弟穀恭同姓名者,坐事自经死,有司掩捕其弟以塞责,穀宾走诉阙下,或戒之曰:“诉之且得重罪一不听,诉之,并就执。穀恭恸曰:“我被诬有司,命也。兄何为者?”穀宾曰:“吾赴弟之难,奚悔焉?”卒俱死,籍其家,人伤冤之。穀宾妻胡氏与其三子伯逵、伯安、伯启,皆谪戍崇山。伯逵寻调赤水,卒。伯安留其弟养母,躬往继戍焉。既去,而母亦卒,人益伤之。伯安有子谏,后登进士,擢御史,人以为理复其常。然流离颠顿,亦已甚矣。瑞瓜致异,乃至于此。由是观之,人家兴衰,固不系乎草木以为灾样也。
文华堂肄业
洪武六年,诏天下乡贡举人罢会试,于是开文华堂禁中,为诸俊秀肄业之所。堂去奉天门不百武,车驾尝幸临之,命选举人年少质美者,肄业其中。正月初八日,河南解额内选四 名:其第一人张唯,年二十七,永丰儒籍,寓南阳府兰阳县;其次王辉,年二十八,祥符县人;李端,年二十一,怀庆府河内人;张翀,年二十七,洛阳人。上召见便殿,亲命题赋诗,称旨,皆擢翰林国史院编修,赐冠带、衣服、靴袜。二十三日,山东解额内选进五名:其第三人王琏,年二十三,济南府长山县人;次则张凤,年二十八;任敬,年二十六,俱淄川县人;陈敏,年二十三;马亮,年二十五,俱棣州人。召见、赋诗、授官、赐予,亦如之。于是,唯等受命人堂中读书,诏词林名臣分教之。太子赞善大夫宋濂、太子正字桂彦良等与焉。上谓曰:“昔许鲁斋诸生,多为宰辅,卿其勉之。”于是,听政之暇,辄幸堂中,取其文,亲评优劣,命光禄日给酒馔。每食,皇太子、亲王迭为之主,唯等侍食左右。冬夏赐衣,时赐白金、弓矢、鞍马,宠锡甚厚。濂辈虽司启迪,顾诸生皆上所亲教,不敢以师道自居。一日,侍燕间,询及肄业孰进益,濂对曰:“无如张唯者。”因备述其隽才,请录为弟子员,上笑而许之。盖同时进者,凡十有七人,所可知者,此九人耳。三月初四日,上命应奉殷哲、赵震暨唯等回家祭祖,皆摄监察御史以行,寻还任。又选成均之秀入武英堂,俾练习政事。蒋学、方徵、彭通、宋善、王惟吉、邹杰等皆拜给事中,礼遇虽未及唯等,然侍从车驾,应制被顾问,未始异也。其后多出为参政,惟张翀愿就南阳府学教授。时禁筵宴把盏换盏,谓之胡俗。马亮为河南参政时,信国公汤和经过,陪饮,离席把盏,和叱亮出,对众责喻,以违礼禁罚之。张风为广西参政,与同官蒋学、按察副使虞泰、佥事李湜相与燕饮,交互换盏,醉后致争,遂蹈刑宪。其事不约而同。礼部移文,戒敕百官,乃洪武十二年三月也。圣祖眷遇之厚、千载一时。诸人乃无能以功业自见者,有君无臣,不能不令人感叹 也。《水东日记》以王琏为姑苏人,盖误云。
尊孔卫孟
国初,象山钱惟明唐者,貌魁梧,善饮啗,居尝以豪杰自负。元末天下大乱,隐居。年将六十。见国朝一统,乃诣京师,敷陈王道,献长诗一章,称旨,即拜刑部尚书。洪武二年己酉,诏:“孔子,惟国学春秋释奠,天下不必通祀。”唐上疏言:“孔子百王宗师,先儒谓仲尼以万世为土,宜令天下通祀。、报本之礼,不可废也。”上从其议。上尝览孟子至土芥寇仇之说,大不然之,谓非臣子所宜言,议欲去其配享。诏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唐抗疏入谏,舆榇自随,袒胸受箭,曰:“臣得为孟轲死,死有余荣。”上见其剀切出于至诚,命太医院疗其箭疮,而孟子配飨得不废。一日,召讲《虞书》,陛立而讲,或纠唐草野不知君臣礼,唐正色曰:“以古圣王之言陈于陛下,不跪不为倨。”常谏宫中不宜揭武后图,忤旨,待罪午门外终日。上悟,赐饭,即命撤图。唐之论谏,尊孔卫盂,正色立朝,于是乎有可称矣。
贵妃礼制
洪武中,成穆孙贵妃薨,诏东宫服齐衰杖期。懿文曰;“在礼,惟士为庶母服缌,大夫以上则无服。陛下贵为天子,而臣为庶母服缌,非所以敬宗庙、重继世也。”上怒,太子正字桂彦良持衰衣之,懿文服以拜谢,遂著为礼制。甲子九月,孝慈皇后丧既除,册李氏为皇淑妃,燕赐百官有差,郭氏亦进号皇宁妃,没而服衰,以母视之。册而兼皇,以君枧之,别嫌明微以正内也。李氏,凤阳寿州人,父杰,洪武初以广武卫指挥北 征阵亡。见《刘学士集》。
礼仪尚左
圣祖初起兵,犹用元制。甲辰正月,江南行省群臣奉上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丁未十月丙午,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善长为左相国,达为右相国。《礼记·玉藻》曰:“听乡任左。”注云:“凡立者尊右,坐者尊左。侍而君坐,则臣在君之右,是以听向皆任左以尊君。”想当时二人侍上,坐必任左可知。今中原及北方主宾相揖立时,以右为尊,就坐以左为尊,甚得礼意,由近辇毂故也。
禁水火葬
圣祖尝与学士陶安登南京城楼,闻焚尸之气,恶之。安曰:“古有掩骼埋胔之令,推恩及于枯骨。近世狃于胡俗,或焚之而投骨于水。孝子慈孙,于心何忍?伤恩败俗,莫此为甚。上曰:“此王道之言也。”自是王师所临,见枯骸,必掩埋之而后去。洪武三年,禁止浙江等处水葬火葬。中书省礼部议,以民间死丧,必须埋葬,如无地,官司设为义冢,以便安葬,并不得火化,违者坐以重罪。如亡殁远方、子孙无力归葬者。听从其便。刑部著之律令。斯法也,我圣祖可谓体天地之仁矣。
宋复元仇
胡元灭宋于厓山,其祸烈矣。帝显既降,封瀛国公,史莫究其终。然在燕八年,因杀文丞相,始给衣粮,则是未给之先,冻馁可知,其意未尝欲其生也。后为僧,号合尊,有子完普,亦 为僧,俱坐说法聚众见杀。其母舅吴泾全翁,梦二僧曰:“我,赵显也,被虏屠害,已诉诸上帝,许复仇矣。”已而中原大乱,韩山童自称宋裔,烧香煽妖言:孔雀明王出世。既败死,至正十五年二月,刘福通等迎其子林儿,称宋帝于毫县。其地旧有明王台,因以为坛,遂号小明王,改元龙凤。二年下江南,三年开江南行省,以吴国公为大丞相。卒启我大明以灭元者,宋也。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其后倡义伐亡道秦者,为张楚之陈涉。楚将项燕,立怀王孙心,号义帝。沛公乘之,卒以灭秦。汉柞讫于帝禅,禅实降于司马昭柄魏时,卯金弗祀,晋实为之。刘渊既僭称汉帝,执辱怀愍。丽自言汉裔,终篡晋位者又刘裕也。李唐本支,尽歼于朱温,其子孙不能报,而李存勖报之,是为唐庄宗。温父子仅十余年,宫潴庙烬,而神尧文武,祀于南唐,乃与五代相终始。宋复元仇,大抵相类。呜呼!天岂梦梦者邪!
朝云集句
洪武中,西庵孙典籍仲衍蒉,号岭南才子,工于集句,叙所作《朝云诗一百韵》,语多不录,录其叙,盖传奇体以资谈谑尔。叙曰:“庚戌十月,余与二客自五仙城泛舟游罗浮。道出合江,访东坡自鹤峰遗址。还,舣舟西湖小苏堤下,夜登栖禅寺,留宿精舍。时薄寒中人,霜月如昼,山深悄无人声,二客醉卧僧榻上,余独散步东廊。壁光皎洁若雪,隐约有字,急呼小奚童篝灯读之。字体流丽飞动,似仿卫夫人书法。诗凡十首,皆集古语而成者。
其-曰:‘家住钱塘东复东,偶来江外寄行踪。三湘愁鬓逢秋色,半壁残灯照病容。艳骨已成兰麝土,露华偏湿蕊珠宫。分明记得还家梦,一路寒山万木中。’
其二曰:‘妾本钱塘江上住,双垂别泪越江边。鹤归华表添新冢,燕蹴飞花落舞筵。野草怕霜霜怕日,月光如水水如天。人间俯仰成今古,只是当时已惘然。’
其三曰:‘三生石上旧精魂,化作阳台一段云。词客有灵应识我,碧山如画又逢君。花边古寺翔金雀,竹里春愁冷翠裙。莫向西湖歌此曲,清明时节雨纷纷。’
其四曰:‘东望望春春可怜,江篱漠漠荇田田。绕篱野菜飞黄蝶,糁径杨花铺白毡。云近蓬莱长五色,鹤归华表已多年。梦回明月生南浦,泪血染成红杜鹃。’
其五曰:‘浮云漠漠草离离,泪湿春衫鬓脚垂。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钟随野艇回孤棹,蝉曳残声过别枝。青冢路边南雁尽,问君何事到天涯?’
其六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恼断苏州刺史肠。猿带玉环归后洞,君骑白马傍垂杨。鹤群长绕三珠树,花气浑如百和香。惭愧情人远相访,为郎憔悴却羞郎。’
其七曰:‘孤月无情挂翠峦,金炉香烬漏声残。云收雨散知何处,鬓乱钗横特地寒。去日渐多来日少,别时容易见时难。明朝有约谁先到,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八曰:‘杏花疏雨立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短鬓欲星愁有效,此身虽异往常存。关门不锁寒溪水,环佩空归月夜魂。倚柱寻思倍惆怅,夜寒■〈芻夋〉玉倩谁温?’
其九曰:‘万紫千红总是春,登临一度一思君。舞低杨柳楼心月,香沁梨花梦里云。风景苍苍多少恨,阴虫切切不堪闻。思君今夜肠应断,书破羊欣白练裙。’
其十曰:‘零落残魂倍黯然,一身憔悴对花眠。南园绿草飞蝴蝶,落日深山哭杜鹃。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此声肠断非今日,风景依稀似往年。’
其后复书罗浮王仙姑月夜过此有感而赋。余惊曰:‘此非仙语,乃人间意态也。’方欲再谛视,而灯为北风所灭,月亦烟晦,林木淅 沥作山鬼声。余毛发森竖,不敢久立,即还室掩户,踉蹡而卧。梦一美人,上衣红绡,下衣系荷丝裙,从花阴中来,年可二十六七,奇葩逸丽,光夺人目。风鬟雾鬓,飒然凄冷,殊不类人世中所见者,仿佛若有金支翠蕤导从其前后。隔竹先闻歌声,似吴人语。余侧足倾耳,竦身听之,则悠扬宛转,欲断还续,半空松柏作笙箫声,助其清婉,而螀蚓唧唧,若为之击节也。其词曰:‘舞衫歌扇旧因缘,万事伤心在目前。云物不殊乡国异,天桃窗下背花眠。烟笼寒水月笼沙,谁信流年鬓有华。燕子衔将春色去,梦中犹记咏梅花。青山隐隐水迢迢,客梦都随岁月消。惟有别时今不忘,水边杨柳赤阑桥。杜陵寒食草青青,长诵《金刚般若经》。雨冷云香吊书客,梦中同蹑凤凰翎。远上寒山石径斜,宫前杨柳寺前花。红颜未老恩先断,莫怨东风当自嗟。与君略约说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屈指别来经几载,愁心一倍长离忧。旅馆寒灯夜不眠,湘波冷浸一枝莲。何时最是思君处?月落乌啼霜满天。欲写愁肠愧不才,依稀犹记妙高台。问余别恨知多少,巴蜀雪消春水来。紫烟衣上绣春云,一树繁花对古坟。辛苦无欢容不理,半缘修道半缘君。春愁冉冉带余醒,珍簟银床梦不成。知子远来深有意,酷怜风月为多情。光阴卒卒一飞梭,怨入东风芳草多。旧枕未容春梦断,秦云楚雨暗相和。身前身后思茫茫,秋菊春兰各吐芳。惭愧情人远相访,为郎憔悴却羞郎。’歌已,复续拗体诗三首:‘白袷玉郎寄桃叶,金鞍骏马换小妾。翠眉蝉鬓生别离,南园绿草飞胡蝶。野棠开尽飘香玉,细柳新蒲为谁绿?忽忽穷愁泥杀人,逢人更唱相思曲。瞿塘嘈嘈十二滩,绕船明月江水寒。欲随郎船看明月,游丝落絮春漫漫。’其声哀而不伤,怨而有容,叠叠而不穷,如孤 凤之鸣梧桐,雌龙之吟水中也。歌阕,余不觉泣下,亟趋见之,环珮余音,犹泠然也,谓余曰:‘妾,钱塘歌者,眉山苏长公妾也。’言讫,不见,余亦惊觉,询之寺僧,则曰:‘寺南有王氏朝云之墓,今数百年矣,或其余魄也邪?’余怛然自失,酹以椒浆云。”